11月11日至13日,中国残联在莆田市召开残疾人法律服务和多元解纷工作现场会。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出席会议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发言。福建省、莆田市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南省高院与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陕西省残联进行了工作交流,现场观摩了莆田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荔城区综治中心、城厢区法院和仙游县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联系点。
近年来,莆田两级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造性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中国残联等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及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见,主动靠前服务,强化司法保障,用心用情做好“法院+残联”“线上+线下”“维权+关怀”工作,让“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工作要求得到更加有效落实,让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实现、解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法院+残联”联合助残更有力度
理念共融、同题共答。市法院和市残联积极转变理念,从各自履职转变为同心协力、联合推进,明确“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机制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在广泛开展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机制、搭平台、强合力、优服务”的助残工作方向,联合推出10条举措,共同打造残疾人维权解纷“莆田样本”。
职能互补、同频共振。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在权利救济、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全面对接市县残联,实现优势互补、工作互促。联合聘请19名涉残案件特邀调解员以及133名具有无障碍沟通、翻译和法律术语简化解释、心理咨询等业务专长的五大类辅助人员,涵盖涉残纠纷化解各方面所需,为共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人才支撑。
机制共建、同向发力。建立定向联系机制,每季度组织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问题,两级法院和市县残联指定日常联系部门和挂钩联系人,具体推进工作。同时,建立双向通报机制、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不断强化人财物等工作保障,为创新推进试点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线上+线下”多元解纷更有速度
信息“一张图”为解纷赋能。把残疾人解纷工作纳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信息化体系,将涉残诉讼数据信息融入全市大数据统一调度指挥平台,及时协助属地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有效回应残疾人诉求、就地就近化解纠纷。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融合移动微法院,为残疾群众提供在线咨询、诉讼流程以及需求登记等服务。
网格“一体化”为解纷提质。人民法院“总对总”调解平台对接后,市法院与市残联联合建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各县区积极探索设立中心试点或分中心,在部分镇村或企业设立维权联系点,形成三级联动涉残解纷网格。建成以来,成功调解涉残纠纷7件,其中郑某诉赵某民间借贷纠纷案系全国首个涉残疾人“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成功案例。该案当天促成调解、当天进行司法确认,并全部履行到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平台“一站式”为解纷增效。各县区法院主动入驻综治中心,提供材料收转、诉前引导、调解指导、释法答疑等诉讼服务,与入驻中心的其他单位以及调解组织等形成合力,在“一中心”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
“维权+关怀”司法护残更有温度
“无障碍”建设让“体验感”更好。全面改造全市六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改造建成5个无障碍法庭、5个无障碍调解室,为残疾人提供便捷司法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设置专门窗口、指定专门人员为残疾当事人提供“订单式”诉讼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上门立案、调解、送达、回访以及其他代办帮办服务145次,做优全过程特殊关照诉讼服务。
“全方位”保护让“安全感”更足。2021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审结各类涉残案件491件,坚决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依法严惩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审理涉残民事纠纷和行政案件,在法律框架内特殊保护残疾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残疾人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彰显对家暴“零容忍”的鲜明司法态度。城厢法院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智力残疾女性发出全国第一份由残联代为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入选最高法院和中残联联合发布的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暖心式”救助让“幸福感”更浓。2021年以来,为25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当事人减、免诉讼费9.37万元,让经济困难的残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及时、尽力为62名在交通事故损害等案件中致残受害、急需救助的当事人申请并争取到司法救助金255万元,帮助解决涉案残疾当事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莆田法院将持续优化司法服务、强化司法保障,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诉讼活动,提升预防化解残疾人矛盾纠纷法治化水平,更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来源:莆田中院微信